当前位置:首页  天际要闻

南信大2024年十大新闻评选

2025-01-07来源:党委宣传部作者:作者(文):作者(图): 发布: 责编:张天意访问量:348

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2024年,学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融合互促,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学校党委把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同落实上级重大决策部署、完成学校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紧密结合,为加快推进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2.接受省委第五巡视组巡视。根据省委统一部署,2024年10月12日—12月12日,省委第五巡视组对南信大党委进行了政治巡视。学校党委坚决拥护省委决策部署,精心组织、密切配合,牢牢扛起主体责任,确保真改实改改到位,切实把巡视发现的问题转化为推动学校事业健康发展的推进剂,加快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3.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和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创建名单。以一流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学校大气科学学院党委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教工党支部、大气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第四党支部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创建名单。

4.顺利完成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10月14—31日,学校接受了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2021—2025年)专家评审。专家组对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学校今后总体办学及人才培养提出建议。专家组一致认为:学校本科人才培养工作坚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发展成就与国家战略、行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契合,“新时代气象一流人才培养的南信大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5.新增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学科建设工作取得历史性新突破。成功获批生态学、光学工程、网络空间安全、遥感科学与技术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气象、电子信息、资源与环境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数量位列全省第1、全国第6,目前共有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获批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数字经济、资产评估、材料与化工、工程管理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目前共有5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6.引育并举、校企双聘,高端人才工程实现新突破。围绕“双一流”高质量发展战略,不断探索人才引进培育新模式。2024年,培育和引进国家级人才25人(包含重点研发首席科学家4人),省部级人才55人,新增省部级以上团队2个。1名水利工程领域专家入选教育部讲席学者计划、1名自动化领域青年学者入选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海外),实现了学校信息工科在国际高端人才引进的新突破。2位教师通过校企双聘方式入选国家重大人才计划A类项目(创新项目和青年项目),实现校企联合引才新突破。此外,自主培育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青年学者1人和国家重大人才计划B类青年拔尖人才1人;新增海外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重大人才计划B类领军人才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

7.局校合作再谱新篇。3月,中国气象局局校合作暨全国气象科教融合创新联盟工作推进会在学校召开。会上公布2023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南信大科技成果入选;南信大气象卓越工程师学院同步揭牌。5月,风云际会·中国气象服务协会2024年会暨第三届气象产业大会在我校召开,气象产业大会永久会址落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与各省(区)气象局开展“一省一策”式合作,共同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

8.青年科学家科研成果屡获佳绩。2024年,学校在Nature、Science子刊,NSR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13篇。青年科学家凭借卓越的科研贡献,荣获多个重要项目及奖励。2人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3人获批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人获批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优秀青年基金项目;4人获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青年科学家项目;1人获江苏省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和第六届“杰出工程师青年奖”;1人获中国颗粒学会青年颗粒学奖;1人获2024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青年科学家奖;1人获达摩院青橙奖;江苏省科协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项目中,共有11名学校青年才俊入选。

9.天都—南信大深空探测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成立。9月,天都—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深空探测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深空探测联合实验室将发挥气象保障基础理论与大气科学原始创新发源地的优势,针对行星大气、空间环境、行星环境遥感等开展有组织科研,重点解决行星大气成分、空间天气基本过程、灾害天气预报预测、气候演化规律等关键科学问题,为国家深空探测和航天工程贡献更多力量。

10.生源质量连续八年持续提升。深化生源质量“源流”工程,精心打造“全专业优化、全媒体融合、全时段覆盖、全员化参与”招生品牌,江苏理科主要专业组与文科组八年录取位次分别跃升45.91%及44.09%,实现2017—2024年本科生录取分数线“八连涨”。

11.本科生深造率48.62%再创新高。持续开展就业质量“提升”工程,强化“学业提升、出国深造、考公考编、从军入伍、名企就业基地建设、校地人才合作共建、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信息平台建设”就业体系,本科深造率再攀高峰达48.62%,实现2019—2024年“六连增”。

12.获批江苏省卓越工程师学院。7月,江苏省教育厅遴选认定了15所高校作为江苏省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功获批;12月,学校当选为江苏省工程师学会卓越工程师分会副会长单位。南信大气象卓越工程师学院落户中国气象谷,汇聚了国内外顶尖的气象科学与工程技术资源,重点发展计算机、电子信息、人工智能、软件、应用统计、气象等学科专业,通过校地融合、校企合作等多种模式,致力于培养一批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和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气象工程师人才。

13.获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质量稳步提升,高质量成果实现可持续化产出。获批国家社科项目25项,实现历史新突破,其中国家社科重大一项,重点一项;获批省部级科研项目52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4项(全省第一)、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17项(全省第五),省高校哲社重大10项(全省第二)。社会科学总论进入全球ESI排名前5‰,65位文科学者入选“2024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1%”榜单。

14.三大学生社区投入使用,学校获评江苏省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A类高校。晖园、文园及毓园学生社区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学校管理力量、服务力量、思政力量下沉学生社区,党建引领、安全教育、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育人活动汇聚学生社区。学校获评2024年江苏省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A类高校,并作为优秀案例在国家和省级媒体平台上展示。

15.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中列全国第15位。学校在2023年度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中位列全国第15位,较上一年度提升18位,再创历史新高。2024年,在排行榜赛事中获国家级奖项654项、省级奖项1585项,国赛获奖数量再创历史新高。有27项获国赛最高等级奖项,包括全国大学生创新年会“最佳创意项目”、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一等奖等。

16.首次斩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在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主体赛中,学校2个项目《机不可失——飞行安全守护者》和《海洋之星——多功能探测三栖开拓者》荣获国赛金奖,实现学校金奖“零”的突破,创历史最好成绩。

17.在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满额一等奖,参赛团队获奖率为41.4%,获奖队数创历年最高。在“华为杯”第二十一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我校获国家一等奖3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18项,参赛团队获奖率为41.4%,获奖队数创历年最高。其中,赛制规定每校国家级一等奖限获3项,全国仅24所(省内仅4所)获满额一等奖,这也是我校时隔6年再次斩获全国一等奖数大满贯。

18.学校官微位列全国高校第48位。学校官微连续八次获“中国大学官微百强”,2023—2024年度位列全国48名,取得历史性突破;党委宣传部(大学生融媒体中心)首次获评全国优秀高校可视化融媒体团队;入选全省教育新闻宣传工作优秀单位。中国教育电视台专题报道学校拔尖人才培养工作(唯一省属高校),学校教师首次作为主讲嘉宾做客央视一套栏目。

19.与耶鲁大学续签校际合作协议。7月,学校与耶鲁大学续签校际合作协议,两校科研合作迈入新阶段。2011年,南信大与耶鲁大学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正式成立“耶鲁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环境中心”。此次续约,双方将持续关注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科学问题,着重开展基础理论和方法学上有突破性的工作,特别是围绕大气环境相关的污染和资源等问题开展科研和教学工作,促进两校之间更深层次的学术交流。

20.国际合作伙伴拓展提升。2024年,学校先后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联合国训练研究所(UNITAR)签署合作协议,与国际组织签约的单位由世界气象组织一家增至三家,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向多元化转型。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渠道再拓展,实习单位新增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派出国别涉及瑞士、新加坡。

21.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挂牌成立四所气候学院,首次走出国门承办国际培训项目。学校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牵头推动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气候学院。2024年与加纳、乌干达、埃塞俄比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合作建立4所气候学院,旨在培养气候相关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提升“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气候变化应对、防灾减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能力,为构建全球气候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学校与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和Tribhuwan大学合作举办“尼泊尔冰川水文气象研究能力建设海外培训班”,这是学校首次走出国门承办国际培训项目。全年举办国际培训项目18期,培训了来自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气象、环境、信息化等部门的管理和技术人员429名。

22.顺利通过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再认证。11月,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再认证专家组到我校开展现场审查工作,对学校来华留学生工作给予高度评价。2016年,学校初次通过了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认证。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认证是推动高校来华留学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措施,对助推来华留学提质增效,助力学校国际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3.学校教师首次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学校海外院士工作站蒙塞夫·加布伊院士获中国政府友谊奖,这是学校外籍专家首次获得该奖项。自加盟我校以来,蒙塞夫·加布伊院士通过科研合作、主题讲座和学术指导等多种形式,为学校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带来了前沿的学术理念和技术,促进了优秀科研人才的培养。

24.多位校友荣获国际大奖。1982届校友刘征宇被欧洲地学联盟(EGU)授予2025年度的米兰科维奇奖,该奖是古气候和古海洋学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奖项,刘征宇是第三位华人获得者。1983届校友张人一获得美国气象学会Jule G. Charney奖,该奖项是美国气象学会最高奖,颁发给世界范围内大气科学和水文科学领域中取得杰出成就的个人。1996届校友王俊在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年会上荣获Joanne Simpson奖章,每年仅有2—3位职业中期科学家获得该奖章,他同时当选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会士。此外,王俊和1984届校友杨宗良当选2025年度美国气象学会会士。

25.获评“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优秀组织高校”。全国共十所高校获评该项荣誉。近年来,学校聚焦“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战略目标,全力构建“三轮驱动 四链衔接 五维协同”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模式,通过政府搭台、企业支持、高校对接、共建共享,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

26.校地政企融合激活发展向“新”力。5月,南信大与南京江北新区融合发展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中国气象谷举行,双方在共同建设中国气象谷、引培产业创新人才、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深化基础教育等方面融聚新合力。

27.南信大工会委员会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表彰由中华全国总工会设立,每五年开展两次,是全国工会系统表彰先进集体的最高荣誉,是对基层工会工作的最高褒奖和肯定。学校工会紧紧围绕建设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发展目标,牢牢把握全心全意为广大教职工服务的核心宗旨,坚持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相结合,着力打造服务发展、团结奋进、值得信赖、充满活力、坚强有力的教职工之家。

28.“大气·同心”教育实践基地入选首批全省建设成效优质基地。“大气·同心”教育实践基地入选首批全省高校同心教育实践基地2023年建设成效优质基地。学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南信大在行动”系列活动,通过学术沙龙、第二课堂、传统技艺展、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全方位、立体化展示系列活动成果,校“民族文化交流社”获评省“十佳社团”。

29.校运动健儿获全国金牌数量创新高。2024年,校运动队获得国家级体育竞赛前八名31次,其中金牌7枚,金牌数量创历史新高。校武术队(普通生)在2024年全国大学生武术套路锦标赛中获得2金、校艺术体操队(普通生)在2024年中国大学生艺术体操锦标赛中获得2金、校排球队(高水平)在第17届全国大学生沙滩排球锦标赛获得1金、校田径队(普通生)在第22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中获得1金、校跆拳道队(高水平)在第18届中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总决赛)中获得1金。

30.首次获评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优秀组织奖。学校在2024年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首次获评优秀组织奖,荣获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该活动三年一届,为全国高校艺术文化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赛事。2024江苏省大学生戏剧展演活动中,学校原创短剧《曾祖父的战争》荣获短剧类特等奖(全省仅1项)。此外,在第三届江苏省大学生网络文化节、江苏省美育大讲堂优课、2024年十大新时代优秀原创校园歌曲等赛事活动中,荣获国家级荣誉3项,省级荣誉。

请打开下方链接,选出你认为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新闻事件(投票截止时间:2025年1月12日00:00)

https://mp.weixin.qq.com/s/OvNQgHSj8nofyReSCR9f0A 


返回原图
/